
弟子规学习心得(15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学习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弟子规学习心得1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共同学习《弟子规》。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一个教育的课本,这个教育主要注重的是家庭的教育,它是以圣贤之道来作为我们指导的方针,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人人通过学习圣贤的教诲、落实圣贤的教诲而能够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乃至于成圣成贤。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幸福、成功都要以道德、品行作为根基,道德品行最好的教材就是《弟子规》。许多人会认为《弟子规》是小孩子学的,大人就不用学了吧?那么实际上这种观念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弟子规”这三个字,“规”就是规矩,“弟子”是什么呢?“弟子”是学生的意思。谁的学生呢?圣贤人的学生。所以《弟子规》我们晓得它是根据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的一句话来作为整篇的纲目,《论语》里的这句话是这样子:“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一句话是出自于《论语》第一篇《学而》篇里面第六条。所以整个《弟子规》就以孔子的这句话作为纲目来进行开解。所以我们很明显的看到,《弟子规》是孔老夫子要求他的学生的、必须要做到的。孔老夫子的学生,你看颜回、子贡、子路、冉求都是大贤大德之人,都不是小孩子啊,他们都是成年人。所以孔老夫子这个教诲不仅是说要孩子,要去做、要去学,更重要的大人也要去做、也要去学的。我们想要做圣贤人的好弟子,就必须要在这个《弟子规》上面扎根。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弟子规》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是要学习的,都应该学习的。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孔老夫子的教诲,而孔老夫子自己说得很清楚,他也是述而不作,他所叙述的是古圣先贤之道,都是过去老祖宗代代相传的教诲,孔老夫子自己没有发明创造,是转述前贤的教诲,所以这种规矩、这种生活的规范教育就是让我们能够得到幸福、成功的人生,圣贤的根基。
那我们来细细地分析为什么说《弟子规》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应该学习的呢?首先我们来看为什么孩子要学。《易经》上有一句话说:“蒙以养正圣功也。”“蒙”是讲童蒙。童蒙养正就是小孩的时候就要给他很好的良善的教育,让他奠定德行的根基,这种是圣人功业。为什么呢?因为祖国的未来就在孩子的手里,如果孩子没有德行,纵然他有科学知识,那么将来必定也会形成让社会混乱的一种力量,他越有科学知识而没有品行是越危险。所以在学校里流传着一句话,说孩子如果是有才无德那是危险品、那是毒品。那我们要培养的是有德有才的、是真正的好孩子。现在的社会普遍都强调功利、强调竞争,都以这个利作为行为的准则,如果是这个事情有利的,那么大家趋之若鹜、大家就去做了;如果没利大家都不愿意干。那么久而久之,在利面前人们就会忘记了道义。
我记得小的时候,我有一次犯了一个错误,那是什么呢?我小时候很喜欢集邮、很爱邮票。邻居家的小孩刚好他也很爱集邮,所以我们两个小孩就成为了朋友。结果当我看到邻居家小孩的邮票都很珍贵、
都很漂亮,心里面就起了贪念,就想着方法怎么样把对方的邮票骗到手。我的年龄比邻居的孩子大一些也有一些口才,所以邻居的孩子都很听我的话,我就拿着自己普通的邮票跟这个邻居家的小孩就开始跟他招摇撞骗了,说我这个邮票多么多么珍贵,你那个邮票其实也并没有那样珍贵、也是很普通的,你如果愿意换,我可以跟你换,结果就这样子,把邻居家的孩子的邮票都骗到我这个集邮本上了,我的普通邮票都给了他。结果大概过了一、两个礼拜,有一天,邻居家的父母就找到我们家来了,因为这个邻居家的小孩可能有一次把这个邮票摊给他父母看,结果他父母看了以后大吃一惊,为什么珍贵的邮票都不见了,换成是普通邮票?所以一问之下,就把我这个骗局给问穿了,找到我的父母。我记得当时我的母亲看到我这样的一种行径,心里面非常沉重,她二话不说,就把我所有的骗来的邮票还给了邻居,而且那些普通邮票也都不要了。然后当邻居父母走了以后,母亲就很严肃的用一种很平淡但是又含着严厉的口吻对我说:“茂森,如果你要再发生这样的情形,那么我就要把你的这些邮票通通烧掉了,因为我不想你因为邮票而道德品质堕落。”虽然母亲只是简简单单一两句话,可是自己就觉得非常的羞愧,真正是《弟子规》所讲的“德有伤,贻亲羞。”我还算是有一个优点,听父母的话。“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于是就向父母保证,今后在也不要发生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做人要做得正直。
这是我小学时候发生的情况。自从那一次父母给我的教训以后,我再也不敢用这种欺骗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弟子规》上讲“过能改,归于无。”所以父母有这样的一种教育的意识可以帮助孩子不要走歪路,如果说一个父母在这种情况下会纵容、包庇自己的孩子的话,那么你想想,我哪里可以说坐在这里跟大家大谈《弟子规》呢?一定是一个道德堕落的一个人了。这种情况都是在孩子萌发出微小的不正念头的时候,就应该帮助孩子去杜绝掉。如果纵容、包庇、没有好好的正确的引导孩子,将来可能会酿成人生的悲剧。为什么呢?因为在孩子心目中,假如他只有利而没有义,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
我们曾经看到一则新闻报道: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他为了获得一个手机,家里穷,没有钱买手机,为了获得手机,竟然把他的父亲和母亲双双都毒死了。为什么要毒死父母呢?因为毒死父母之后才有一笔人寿保险金,他想用这个人寿保险金去买手机。这些都是令人发指的而又真实的案子。起点、追究根源,都在于从小失掉了伦理道德的教育,一个家庭没有教育家庭会堕落;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伦理道德教育,这个社会必定是混乱。所以我们希望社会和谐、世界和谐,用什么方法能够达到呢?用我们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便是最好的方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根源在于人心,人心都能够向善、都能够遵循伦理道德,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不就是太平盛世了吗?而要转化人心就要靠教育。
所以中国古代的经典,像《礼记》《学记》这篇文章就讲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对国家来说重要啊,对世界来讲也是重要的,特别是在利与义面前一定要懂得分判清楚,如果脚跟稍微不稳就容易堕落。那我们看到美国摩根斯坦利(音译)、著名的投资银行,一位华裔女副总裁,这位女副总裁的工资是相当丰厚的,可是这在前些日子被发现原来她暗中用公司的内幕消息来进行交易,跟她的丈夫跟她的家人联手进行内幕交易,这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这个女副总裁是高级知识分子,也是一个颇具资历的高级公司的领导,没有理由干出这种违法的事情,所以法庭对她判处了十八个月的监禁,给她罚款非常重,公司也把她开除了。所以你看,一夜之间,就搞到身败名裂,就搞到倾家荡产。
归根到底,还是没有深厚的伦理道德根基,这是古人讲的没有读圣贤书之过啊。所以在利益和道义之间,这种黑白分判的时候,她不能够站稳脚跟,为了这些贪取 ……此处隐藏11514个字……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就充分体现了“孝”字的重要性,古人有云:“百事孝为先”,可见,孝是做人的根本。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的经验。而《弟子规》则给出了系统的准则“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如果能够把这些都落实到行为上,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整个社会都会更加和谐。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只有懂得时刻反省自己,规正自己的人,才可以使其自身有长足的进步。这才应该是人一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弟子规》讲述的是我们身边的学问,我们学习古圣贤经典文化,是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为人处世的根基。学习弟子规优秀心得体会。学习《弟子规》,不光要会诵读,重要是能做到,并且长期坚持,最终把它作为我们生活中的的行为准则。
弟子规学习心得12《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阅读《弟子规》,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匪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弟子规,顾名思义,这是作为学生的规范,它虽然简短精悍,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文明的灵魂,读起来朗朗上口,直入人心。这是圣贤之人都应刻苦学习的良言,是中华民族几百年来的精髓,是学生文化的瑰宝。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教育我们首先在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还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如果还有余遐,更应努力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我徜徉在《弟子规》的世界中一天天成长,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让你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行动缓慢,父母的命令也要听入耳并且服从。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很少懂得孝敬长辈,反而还是长辈对我们百依百顺,这种行为是极其错误的,是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抚养长大,我们一定要懂得感恩和孝顺。
我连续两次参加过学习举行的《弟子规》背诵比赛,我有了一个更多时间去诵读,更深刻去理解《弟子规》的过程,这使对我《弟子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它也成为了我的行动指南,将一直伴随着我一路成长!
弟子规学习心得13我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为此很郁闷。
因为长期身体不好,手术就做过四次。
住院期间,父母家人既要照顾我,还要给予我经济上的帮助,让我非常愧疚。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身体不好源于自己的身心不和谐。
一次学习中,有学长问我是否有按时起床、睡觉的习惯时,我突然醒悟:身体不健康是因为自己的坏习惯——赖床、不注意饮食造成的。
回想结婚前,一直是妈妈喊我好几次我才起床,而且经常不吃早饭就去上班,为此妈妈既心痛又上火,真的是不孝又不敬。
结婚后,因为公婆是非常勤劳、节俭的人,真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我感到很不适应。
面上不敢反对,但心里抵触不接受。
有时,因为自己起晚了婆婆脸色不好看,我就心生怨气,认为婆婆不如妈妈对我好——其实婆婆对我并没那么严厉,各方面对我都很好。
直到婆婆去世,我心里对她仍有挥之不去的阴影。
那天晚上,我静下心来回想从前婆婆待我种种的好,猛然醒悟到是自己错了,我真诚地在心里向婆婆道歉:“妈,我错了!对不起!”
父母是孩子的影子。
由于我没给孩子做好榜样,孩子和我一样地赖床,不知爱惜身体。
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虽然对我来说醒悟得太晚,但我仍感觉身心轻松了许多。
感谢学长的提醒,感谢祖宗的护佑,使我有机会在儒莲这个平台明白许多道理,学习到改变自己的方法。
今后我要努力学习,学会按照自然规律生活,让自己变得身心和谐,变成让父母家人省心的人。
弟子规学习心得14今天认真并且朗读了《弟子规幸福教育手册》,每一次读过之后都感触颇深,书中的每个故事都很经典,更值得我们学习。
孩子自上初中学习《弟子规》以后,改变很多,每次父母出门,孩子都会叮嘱路上慢点,知道了关心父母。从以前的顶嘴到现在的微微一笑,知道了父母都是为了自己好。
花钱方面知道心疼父母挣钱不容易,不买奢侈的东西,也不比吃穿,真的很欣慰。
当然也有许多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希望以后通过继续学习《弟子规》慢慢地一点一点改正,做一个品德高尚之人,健康快乐成长!
弟子规学习心得15春节之前,我回娘家遇到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的老叔。我们一见面他就问我三个问题:“1,想让你的孩子考上大学吗?2,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吗?3,想让自己的工作一帆风顺吗?”当时我在想,这不都是废话吗,谁能不想啊!但是嘴上敷衍的回答:“想。”然后他说:“那太容易了。”此时心里除了怀疑还是怀疑。接着他递我一本书《弟子规》,并告诉我尽快背会再落实行动,然后让孩子也照着做,就OK了。
好在年前闲着没事,我硬着头皮开始看这本书,一边看原文一边看解释。第一章是“入则孝”,我越看越惭愧,连最起码的孝顺都没做好,竟然还自以为是这么多年。原以为对老人,只要给她们钱,她们就高兴了,其实不然,他们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关心和体贴。如书中所说“冬则温,夏则净,晨则省,昏则定……”当我背会“入则孝”后,让女儿拿着书检查我背的是否正确,在我背完的时候,女儿用诧异的眼神看着我并且给我加个问题:“号泣随,挞无怨。”是什么意思?我仍然对答如流,这时她小声说:“真厉害”。接着我开始背第二章,照例让她考我,我仍然很顺利,这次女儿不服气的拿起《弟子规》说:“我明天就能撵上你”。果然当我背到第四章时,她已经把一本书(共七章)都背完了,身教大大胜于言教啊!
一边学习《弟子规》一边落实行动,快到春节了,亲自帮三位老人买衣服,办年货。无论是回娘家还是婆家,彻底改掉了往日的“懒”的毛病。三位老人看着我的变化,脸上露出比以往更幸福的笑容,老公也对我越来越满意,更重要的是:我所有的变化女儿都看在眼里,当她和我大声说话时,她会用“怡吾色,柔吾声”来约束自己,当她感到学习太累,想懈怠时,她会用“亲所好,力为具”来鞭策自己,第一次月考尽管成绩不是很突出,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女儿已经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是我最想看到的,无论她做什么,只要尽力就好。
现在我不得不承认《弟子规》的力量很神奇,但这种神奇的力量只对接受它的人生效。我学习这本书接近四个月,受益匪浅,愿看到这篇日志的朋友能有所触动。相信《弟子规》能帮您圆幸福美满人生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