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子》阅读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金子》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子》阅读答案1黑色金子---——石油
①石油被称作工农业生产中流淌着的黑色血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很多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等使用的汽油、航空煤油等都是石油产品,日常生活中部分电力的供应也来自石油。美国有45% 的能源供应来自石油,我国能源中石油所占比例为23%。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生活中有6000多种产品,例如润油膏、橡胶、合成纤维等等,都是石油产品。石油像黑色的金子一样,吸引着人们去寻找、去开采。
②石油是怎么生成的?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在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可达5亿年之久。在地球不断演化的历史过程中,如古生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③伴随各种地质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持续不断地堆积。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沉积物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分子,最终生成了石油和天然气。
④分散在岩层的石油又是怎样聚集在一起的呢?石油不是聚集在沉积岩中,而是透过岩石的孔隙,被挤压到压力分布更低的岩石裂隙和孔隙中,直至停留在被完全封闭的储集岩中。储集岩是聚集石油的岩石。储集岩形成了储藏石油的地质环境---──圈闭构造,它是阻止石油被继续运移的地质构造。石油的这种聚集方式就如同水被一块海绵吸收一样。正因为有了储集岩和圈闭构造,石油才能够安静地在地下定居,等待发掘者的到来。
⑤石油的生成、聚集需要相当规模的储集岩及储集岩形成的圈闭构造等几个要素,上述诸要素任何一项缺失或“不佳”,都会对石油生成全过程产生影响或破坏,导致仅形成规模较小的石油生成、聚集,而不具备商业开采的价值。(选文有删改)
1.选文②—④段主要介绍了石油的 和 两方面的内容。(2分)
2.选文①段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
3.选文②段加点词“至少”能否删去?为什么? (2分)
4.资料链接:(2分)
20xx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这一主题旨在强调绿色消费理念,唤起社会公众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对此,结合本文,请你列举两项在保护、节约、利用石油资源方面的绿色消费方式。
答案:
1.生成和聚集。 2分
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2分。
2.举例子(1分),具体有力地说明了石油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1分)。
评分标准:答出“举例子”得1分,答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得1分。共2分
3.不能,“至少”起限制作用,说明了石油生成所需的最短(少)时间是200万年(1分)。去掉后与事实不符,“至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共2分
4.示例:①少乘(开)车,多步行。 ②少坐飞机,改用其他绿色出行方式。
③少穿合成纤维衣服,多穿棉质衣服。 ④少用橡胶产品。
⑤少用润油膏,改用其他产品。
评分标准:答出任意一项得1分,答对两项得2分,多答不扣分。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也可。共2分
《金子》阅读答案2李家村的两个小女孩提着小篮子,拿着小铲去村南挖野菜。呀!这里有好大的一片野菜。孩子们的手又快又巧,不一会,小篮子里装满了野菜。小琴挖着挖着,突然,小铲尖碰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她用小铲一挑,从松软的土里挑出了一个黄澄澄、亮晶晶的小圆片。“哎,这是什么呀?”小琴叫起来。“这是不是金子?”英子把圆片掂了掂说:“我看肯定是金子!”于是她们急忙向村里跑去。孩子们飞快地进了村,找到正在开会的村长,抢着说捡金子的经过。老村长带着笑看了看孩子们说:“这不是金子,是装饰马鞍用的铜顶帽。”孩子们不好意思地笑了。老村长笑呵呵地继续说:“可我发现了更多的、更珍贵的、闪闪发亮的‘金子’。”
1.这篇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请你分别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给文章分段。
3.读画横线的句子,这里老村长发现的“金子”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起因:李家村的两个小女孩提着小篮子,拿着小铲去村南挖野菜。
经过:两个小女孩挖到了一片硬硬的东西,以为是金子,于是去找村长。
结果:村长说那不是金子。
2.第一句║第二、三句║最后
3.“金子”指孩子们拾金不昧的美好品质。
(意思对即可)
《金子》阅读答案3黑色的金子石油
①石油被称作工农业生产中流淌着的黑色血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很多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飞机等使用的汽油、航空煤油等都是石油产品,日常生活中部分电力的供应也来自石油。美国有45%的能源供应来自石油;我国能源供应中石油所占比 例约为23%。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生活中有6000多种产品,例如润滑油、橡胶、塑料、合成纤维、涂料等等,都是石油产品。石油像黑色的金子一样,吸引着人们去寻找、去开采。
②石油是怎么生成的呢?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可达到5亿年之久。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③伴随各种地质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持续不断地堆积。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沉积物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分子,最终生成石油和天然气。
④分散在岩层中的石油又是怎样聚集在一起的呢? 石油不像水聚集在水库中那样聚集在沉积盆 ……此处隐藏5541个字……,因为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燃烧,其他的物质都燃烧掉了,只剩下黄金,才凝集成完整的金块的。也就是说,它不但经过了淬炼,而且是更加严酷的淬炼。如果没有经过大气层严酷的淬炼、燃烧,那块金子,就会一直黯淡无光地散布在矿石之中。
老师再次环顾大家,动情地说,我刚刚说过,在老师的眼中,你们都是金矿石,你们都具备金子一样的潜质。但是,如果不经过千锤百炼,你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能,也一辈子都不会发出金子的光芒。
老师喝了一口矿泉水,继续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块金矿石,只是太多的人,没有被开采出来,或者没有经过淬炼,而错失了自己本该灿烂的人生。因此,我想告诉大家,别以为自己是块金子,就一定会闪闪发光,发光的金子,都是经过一遍遍淬炼的。
沉默。忽然,同学们都鼓起掌。
我也鼓掌,为这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也为了我们本该熠熠生辉的金子般的人生。
1. 阅读文章第②段,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两块矿石的形态?
2. 第⑤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类似的自然段还有哪一段?
3. 品析第⑥段句子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妙处。
老师赞许地看了一眼那名学生,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这也正是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
4. 文中的老师引导学生逐步认识金矿石的真实目的是什么?请对这位老师进行简单的评价。
5. 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简要进行分析。
答案:
1.一是为大部分学生产生误判作铺垫,二是为老师接下来引导、教育学生作铺垫。2.承上启下。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自然段还有第⑦段。
3.“赞许”这个词将老师欣赏、鼓励学生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折射出了老师的教育艺术。
4.文中的老师引导学生认识金矿石只是一种教育手段,老师真正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明白自己就是一块金矿石,如果不经过千锤百炼,那就不能发出金子般的光芒。这位老师能巧设教育情境,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获取人生启迪,充满教育智慧。
5.本文记叙了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辨认金矿石的经过,从“学生误判”“老师公布答案”,到“学生质疑”“老师解释”,再到“又有一名学生质疑”“老师再次进行解释”,最终学生获得的深刻的启迪,情节富于变化,引人入胜。
《金子》阅读答案9①黄金是人类较早发现和利用的金属。由于它稀少、特殊、耐存储而尤显珍贵,自古以来就有金属之王的称号。在当今社会,黄金的金融储备、货币、首饰作用,依然不能小看。不过它的开采量非常有限,全球目前大约仅开采到了16万吨黄金。有趣的是,黄金的作用尽管人人皆知,但有关它的身世,大多数人却一直没有完完全全搞清楚。
②一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黄金是在地球形成以后,自然而然就有的,黄金的身世再清楚不过了。但后来科学家通过对地核的揭秘发现,地球的地壳部分就不应该有多少黄金之类的重金属,绝大部分重金属其实都在地核里,现在人们穿戴的黄金饰物,并不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这个说法实在是太令人意外和遗憾了。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③没错,20xx年,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通过对一块偶然找到的与地球同时形成的陨石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铁、镍、铂、金等重金属的比重均比较大,而这种情况正好与构成行星的原始物质组成是一致的。遗憾的是,这些重金属在地壳和岩浆中所占比重却小得出奇。科学家由此得出结论,那些缺失的黄金和铂等贵重金属,其实都沉积到了地球内部了,地核中应该集中了地球上将近100%的黄金,这些黄金足以在地球表面包裹一层半米厚的金制外壳。相比之下,目前人类拥有的约16万吨黄金开采量,真是少得可怜!
④科学家认为,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地球表面就不应该有黄金出现。但这个说法与现实相矛盾,因为毕竟人类目前还拥有大约16万吨黄金,这些黄金如果不是地球馈赠的,又会是谁馈赠的呢?当然,人们会很自然想到是那些造访地球的天外来客带来的。但这仅仅是一种猜测。令人兴奋的是,英国科学家最近还真的找到了相关依据,证明天上掉馅饼是假,但掉金子却是真我们目前所拥有的黄金,几乎100%是天外来客。
⑤英国三位科学家分析了格陵兰岛的古老岩石,这些岩石距今约40亿年,而这正好处在地核形成后和天外陨石大规模轰炸地球之前,这段时间无疑是地球的和平时期,而在此阶段存在的岩石应该相对纯洁很多。科学家将格陵兰岛的岩石样本与地球其他地方的岩石中的同位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这块古老岩石的重金属比重要比其他岩石低多了。这种差别实际上表明,经过天外陨石大规模地轰炸之后,地球表面的铁、镍、铂、金等重金属含量才多了起来,说明人类发现和拥有的多数重金属,其实都是天外来客。据估计,要达到目前地表现存的重金属数量,那时轰炸地球的陨石可能达到20xx亿亿吨,而目前人类发现的这么多的黄金,自然也都是地道的天外来客。
⑥现在看来,你应该对黄金多一份特殊感情了。当你带上金属饰物的时候,你应该在内心里默念:拜天所赐,感谢上苍!
(摘自《大科技》力夫/文)
12.科学家判断地球上的黄金几乎都是天外来客的两点主要依据是什么?(4分)
答案:
①地球上原有的黄金等贵重金属,其实都沉积到了地球内部了。
②地球表面的黄金等重金属含量是经过天外陨石大规模地轰炸之后才多起来的。 (4分,每点2分)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黄金是人类较早发现和利用的金属。由于它稀少、特殊、耐存储而尤显珍贵,黄金是在地球形成以后,自然而然就有的。
B.英国科学家最近找到了相关依据,证明天上掉金子是真的,我们目前所拥有的黄金,全都是天外来客。
C.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黄金和铂等贵重金属,其实都沉积到了地球内部了,地核中应该集中了地球上将近100%的黄金,
D.科学家分析了格陵兰岛的古老岩石,发现其他岩石的重金属比重要比这块古老岩石低多了。
答案:C
A.说黄金是在地球形成以后,自然而然就有的,而科学家的发现并非如此。
B.全都太武断。原文是几乎100%。
D.应该是这块古老岩石的重金属比重要比其他岩石低多了。
14. 文章最后一段说:应该对黄金多一份特殊感情,作者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
A.由于黄金稀少、特殊、耐存储而尤显珍贵,有金属之王的称号。而且其金融储备、货币、首饰作用不能小看。
B.黄金的开采量非常有限,全球目前仅开采到了约16万吨黄金,相比地核的黄金少得可怜。
C.距今约40亿年前,地球遭到了天外陨石的大规模轰炸,地球表面的重金属几乎消失殆尽。
D. 科学家分析,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人类目前拥有的大约16万吨黄金几乎都是地道的天外来客。
答案:D (根据上下文可知,正是因为地球表面上的黄金几乎都是 天外来客,所以我们应该对黄金多一份特殊感情。 )
AB两项内容都出自原文,但都不是主要原因。
C项属于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