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 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时间:2025-04-27 23:45:00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

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粗词的含义。

①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__

②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

③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

④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刻画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处,面对父亲友人的无信无礼,“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的做法对吗?为什么?请谈谈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约定;

②才;

③丢下;

④拉

2.语言(对话)描写

3.对,对于不守信誉的人拒之门外也不为过。不对,他是没有遵守约定,但是他已经悔过可以原谅。(言之有理即可)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2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主要是通过哪些方面刻画主要人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你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约定(2)才(3)丢下,舍弃(4)拉

2.(1)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2)友人感到惭愧,从车上下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家的大门。

3.元方。语言和行为。

4.示例:这是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

5.示例: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要有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意对即可)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3

陈太丘与友期(8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相委而去 (2)入门不顾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小题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 和 两点反驳。(2分)

【小题4】从故事主人公的言谈中,你觉得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

【小题1】(1)委:丢下、舍弃(2)顾:回头看(每空1分)

【小题2】过了正午后(友人)仍没有到达,太丘就不再等候走了,离开以后(友人)才到。(补全省略1分,扣住重点字词去和乃,其他意思通顺即可。(1分)

【小题3】无信 无礼

【小题4】示例:表现了他的聪慧明理。(可从聪慧、有胆识、个性直率、懂礼识义等方面任选两点回答)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4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

(2)尊君在不_______

(3)相委而去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这本书是南朝刘宋__________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4.元方的话为什么能让友人感到惭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约定;通“否”;离开

2.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了自家的大门。

3.《世说新语》;刘义庆

4.元方首先指出友人失信在先,批驳他认为陈太丘失约的指责,再指出他失礼,谴责他不讲礼貌,友人无可辩。

《陈太丘与友 ……此处隐藏3985个字……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B.后贼追至 贼:作乱的人

C.歆辄难之 辄:当即

D.下车引之 引:引导

2.下列加粗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太丘舍去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B.①相委而去②宁可以急相弃邪

C.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①尊君在不②幸尚宽,何为不可

3.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行》中,元方聪颖机智,通过对父亲友人的反驳,维护了父亲的尊严。

B.《乘船》中,王朗、华歆对待求助人的态度对比鲜明,华歆后来的做法,得到了世人的肯定。

C.元方入门不顾含蓄地批评了陈元方心胸狭窄、得理不饶人的不良品质。

D.选文剪裁得体、叙事简洁,语言叙述自然得体,不加任何雕琢成分,给人以真实自然之感。

4.翻译下列句子。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D

3.C

4.(1)元方这时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2)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的原因,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种情况。(意对即可)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3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3分)

(1)待君久不至,已去( )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3)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2:翻译下列语句。(5分)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3分)

(2)友人惭,下车引之。(2分)

  小题3:根据选段的内容,找出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 )(2分)

A.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主要记述陈元方和来客的一段对话。

B.从陈元方与客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聪颖、机智、知书识礼的特点。

C.这则短文充分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

D.本文除了运用对话描写外,还运用了细节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动。

参考答案:

小题1:(1)离开 (2)玩耍 (3)回头 (1个1分)

小题2:(1)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关键字“期”“无信”各1分,意思通顺1分。3分)

(2)那个朋友感到惭愧,就下车来拉元方(关键字“惭”“引”各1分)。(2分)

小题3:B

小题1:试题分析:“去、顾”的意思都很固定,译为“离开” “回头(看)”,“戏”根据语境应译为“玩,玩耍”。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孚”“ 期” “无信” “惭”“引”等。“ 期”, 约好。 “无信”,不讲信用。“惭”, 感到惭愧。“引”,拉。然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他聪颖、机智、知书识礼的特点”说法不全对,因为文中并没有写“知书”,属无中生有,应该为“懂礼识义”。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4

比较阅读(7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溥(张溥,明朝文学家)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通“抄”),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jūn,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日沃(浇)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幼嗜学(喜欢,爱好)

B.门外戏(玩耍,嬉戏) 即焚之(烧)

C.相委而去(舍弃,丢下) 右手握管处(笔杆)

D.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名称)

1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待君久不至,已去 死而后已 B下车引之 人皆贺之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 D如是者六七始已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3.翻译下列句子。(2分)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完(乙)文后,你有什么启发?(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D 12.B 13.你中午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14.勤奋出成果,天才出自勤奋。(注重学习方法等方面答题,言之成理即可)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5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文( )

2、“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约定(2)才(3)丢下、舍弃(4)拉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3、聪明、机智的孩子。(意思对即可)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络力国学网 www.hdlla.com 版权所有Sitemap鄂ICP备20251106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