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妙的“人体海洋”》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奇妙的“人体海洋”》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奇妙的“人体海洋”》阅读答案1对于生命来说,水比阳光更重要。地球之所以物种繁茂,生命昌盛,是因为有约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
①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②经科学测定,一个体重70千克的成年人,分布在各种组织和骨骼中的水达到45—50千克,占体重的60%—70%,③一个人的胚胎发育到3天时,所含的水达97%,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蛰等)所含的水一样多;④发育到3个月时,所含的水达91%;⑤新生儿身上含水量达80%;⑥1岁以上的孩子身体内的含水量就和成人一样了。
原始生命在海洋中诞生以后,海洋中的生物逐渐向陆地迁移,并把诞生地的海水带到自己的体内,而在后代中留下了从海洋起源的印记,这一点人类也不例外。为了说明人身上的血液与大洋中的纯海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前苏联科学家夫·弗·杰普戈利茨还特地对海水和人类血液进行了对比测量,结果发现海水和人血中溶解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惊人的接近。在海水中:氯为55。0%,纳为30。6%,氧为5。6%,钾为1。1%,钙为1。2%,其他元素为6。5%;而在人血中:氯为49。3%,纳为30。0%,氧为9。9%,钾为1。8%,钙为0。8%,其他元素为8。2%。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人类来自海洋的最好佐证。
海水的固有特征就是带有咸味,否则就不成其为海水。人体血液中就带有这种海水特有的稍咸的味道。当你在进食时,如果不慎咬破舌头,伤口流出了血,你就尝到了血的咸味。经测定,人血的含盐度,一般为1%左右,比普通海水的平均含盐度(3%—3。5%)要低一些,但比世界上最淡的波罗的海的含盐度(0。2%—0。3%)却要高许多。况且,科学家在考察地球历史中发现,在原始生命诞生时期,海洋中并没有那么多的盐分,比之今日要低得多。之后大陆上的盐分逐渐随水流注入海洋,海水才慢慢变得咸起来。而在鱼类进化到两栖类,并由海中登上陆地的时候, 其咸度就相当于现在人血的咸度。会不会是因为人类的远祖在登陆时只带上了当时的海中物质,并以此代代相继,所以人血的含盐度就比现在的海水要低一些呢?
这个道理在医学上得到了普遍承认。当人体因某种疾病而大量失水时,或者出血过多时,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给患者皮下或静脉中注射生理盐水,最常用的是含0。85%氯化纳的水溶液。炎热的夏天,在地里劳动的农民和在炼钢炉前干活的工人,每天都要流掉大量的汗水,出汗过多,人的机体就会因失水失纳而致病,医生总是要劝这些人多喝些淡盐开水。这就是向人体内部“海洋”中补充“海水”,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15、从整体来看,本文主要说明的一个道理是什么?(3分)
答:
16、第④自然段中“其咸度就相当于现在人血的咸度”中的“其”是指代什么?(2分)
答:
17、“这个道理”是具体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达。(2分)
答:
18、说明文用词要讲究准确。从语言表达规范与确切要求看,文章第②自然段中有两个句子的语言表述存在毛病。请指出并加以改正。(2分)
答:
参考答案:
15、人类的原始生命起源于海洋或原始生命在海洋中诞生。答到“人的体内存在从海洋起源的印记”或“说明了人身上的血液与大洋中的纯海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给2分。
16、原始生命诞生时期的(或鱼类进化到两栖类,并由海中登上陆地的时候的)海洋。单答“海洋”不给分。
17、当人体大量失水(包括出汗)或出血过多时,需要补充盐水。
18、 1岁以上的孩子身体内的含水量就和成人一样了”。“含水量”应改为含水的比例。或:“一个人的胚胎发育到3天时,所含的水达97%,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蛰等)所含的水一样多”。“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蛰等)所含的水一样多”应改为“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蛰“等)所含的水的比例一样大”(或比例相等)
《奇妙的“人体海洋”》阅读答案2奇妙的人体海洋印记
陈夏法
当现代人频频呼唤人类要“返朴归真,重回大自然”的时候,我们不防多注意一下眼前这片广阔的海洋。难道你不曾发现:我们的血液,像海水般微咸;我们的身体,有一半多是水液组成;我们的胚胎期,有像
鱼一样的鳃裂……。人身上有如此之多海洋印记,是否说明生命就起源于海洋呢?
人从水中来
说人类是由猿猴变来的,这已无可非议,它早已编入各种教科书。那么在变成人类之前的猿猴又是由
什么演变而来的?如果说它是由鱼类演变而来的,你会感到吃惊吗?然而这毕竟有几分科学的依据。
鱼类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它们具有能在水中呼吸的鳃,这也是鱼类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人不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没有这种适应水中呼吸的鳃。人类的呼吸器官是肺,肺中流进了水就会被呛死。因而,人们在塑造神通广大的神猴孙悟空时,仍不忘说它要念起避水诀才能深入海底直捣龙宫。而《大西洋底来的人》中的麦克,既能在海底生活,又能到陆上活动,这只是人们的一种幻想,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两栖人”是不存在的。
但我们的解剖学家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人的胚胎在早期发育阶段也有过鳃裂。这是偶然现象,还是人类与鱼类有着悠久的亲缘关系?用生物进化论来解释,就说明人类与鱼类一样,也是起源于水中,人类的远祖也曾有过可在水中呼吸的鳃,虽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鳃逐渐退化了,但仍在人的胚胎早期,留下了鳃的痕迹。
科学地说,不仅是人类,所有的脊椎动物,包括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也都和鱼类一样,在胚胎的早期,在头后部咽腔有着开向左右的裂隙——鳃裂。这是造鳃的初步表现。所不同的是,鱼类和两栖类的蝌蚪时期,鳃裂发育成为呼吸水流的通道,而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以及人类的鳃裂,发生不久即从胚胎中消失。
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所有脊椎动物,包括我们人类,在胚胎早期出现的鳃裂,是脊椎动物同出一源的有力证据。那么这个“源”就是奇伟浩淼的海洋,而鳃裂就是脊椎动物以及人类身上留下的一种起源于海洋的共同印记。
据生命科学家的推测,原始生命从海洋中诞生以后,首先是由单细胞生物、原始生物发展到脊椎动物的鱼类。鱼类中的一支(总鳍鱼)逐渐从海中登上陆地,演变成为两栖类,尔后又逐渐将在水中呼吸的鳃变态成为在空气中呼吸的肺。以后,两栖类又进化到爬行类、哺乳类以至人类。到如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足以佐证上述结论的例证: ……此处隐藏1150个字……人就会死亡。可见维持人体内部海洋中的正常水量,是何等的重要!
如此看来,人们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生物进化教科书。它告诉人们,要用唯论观点去看待人体自身。因此,我们切不可数典忘祖,而应面对事实:海洋,孕育了世间的生命,她是所有生物的母亲,也是我们人类的母亲!
自1998年定为国际海洋之后,全世界都在掀起蓝色革命的建设高潮,这对我们青年一代来说,更应该全面地认识海洋,积极参与保护海洋环境和开发利用海洋事业,为人类在21世纪早日回归母亲的怀抱——海洋而多作贡献。
1. 在作者看来,“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这个“奇妙”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简洁的文字归纳在下面。
答:
2. 选文用得较多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请在列数字以外从文中任意举出一种说明方法,并举例且说明其作用。
答:
3. 如果把下面句是加横线词语去掉或换成其他的词语,表达意思有什么不同?
(1) 这个道理在医学上得到了普遍的承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经测定,人血的含盐度,一般为1%左右,比普通海水的平均含盐度(3%—5%)要低一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有人说选文第5自然段是多余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5. 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人的生命起源于什么?人的生命离不开什么?
答:
答案:
1. 含水,血液中含盐
2. 示例:打比方(第1段)这样使说明的对象(人体内部)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3. (1)“普遍”说明这个道理的正确性,因为它代表绝大多数,若去掉,那么特殊情况也包括其中,没有例外,与客观现实不符。
(2)1%是一个确数,加上“左右”二字就变成了一个概数,若去掉,反而变得不准确。
4.不是。第4段末提出了问题,就应有回答,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在第五段用了具体例子作证,这样有点有面,既增长了文章的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
5.起源于海洋,人的身体离不开“海水”(淡盐水)。
《奇妙的“人体海洋”》阅读答案3现代文阅读
①对于生命来说,水比阳光更重要。地球之所以物种繁茂,生命昌盛,是因为有约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
②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经科学测定,一个身体质量为70千克的成年人,分布在各种组织和骨骼中的体液达到45~50千克,占体质的65%~70%。一个人的胚胎发育到3天时,所含的体液达97%,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蜇等)所含的水一样多;发育到3个月时,所含的体液达91%;新生儿身上含水量达80%;1岁以上的孩子身体内的含水量就和成人一样了。
③原始生命在海洋中诞生以后,海洋中的生物逐渐向陆地迁移,并把诞生地的海水带到自己的体内,而在后代中留下了从海洋起源的印记,这一点人类也不例外。为了说明人身上的血液与大洋中的纯海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前苏联科学家弗?杰普戈利茨还特地对海水和人类血液进行了对比测量,结果发现海水和人血中溶解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惊人地接近。在海水中,氯为55.0%,钠为30.6%,氧为5.6%,钾为1.1%,钙为1.2%,其他元素为6.5%;而在人血中,氯为49.3%,钠为30.0%,氧为9.9%,钾为1.8%,钙为0.8%,其他元素为8.2%。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人类来自海洋的最好佐证。
④海水的固有特征就是带有咸味,否则不成其为海水。人体血液中就带有这种海水特有的稍咸的味道。当你在进食时,如果不慎咬破舌头,伤口流出了血,你就尝到了血的咸味。经测定,人血的含盐度一般为1%左右,比普通海水的平均含盐度低一些,而且,科学家在考察地球历史中发现,在原始生命诞生时期,海洋中并没有那么多的盐分,比今日要低得多。之后大陆上的盐分逐渐随水流注入海洋,海水才慢慢变得咸起来。而在鱼类进化到两栖类,并由海中登上陆地的时候,其咸度就相当于现在人血的咸度。会不会是因为人类的远祖在登陆时只带上了当时的海中物质,并以此代代相继,所以人血的含盐度就比现在的海水要低一些呢?
⑤这个道理在医学上得到了普遍承认,当人体因某种疾病而大量失水时,或者出血过多时,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给患者静脉中注射生理盐水。出汗过多,人的机体就会因失水失钠而致病,这时向人体内部“海洋”中补充“海水”,就是维持生命必需的。
⑥如此看来,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生物进化教科书。它告诉人们:海洋,孕育了世间的生命,她是所有生物的母亲,也是我们人类的母亲!
小题1: 在作者看来,“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这个“奇妙”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简洁的文字归纳。 (2分)
小题2: 第③段的划线句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小题3: 请你分析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表达作用。(4分)
(1)这个道理在医学上得到了普遍的承认。
(2)经测定,人血的含盐度,一般为1%左右,比普通海水的平均含 盐度(3%—35%)要低一些。
小题4: 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含水,血液中含盐(若答出血液中带有咸味亦可)。
小题2: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身上具有海洋印记(或人类来自海洋)。
小题3:①“普遍”说明这个道理的正确性,因为它代表绝大多数,若去掉,那么特殊情况也包含其中,没有例外,与客观实际不相符(意思相近亦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② “左右”二字,就变成了一个概数,若去掉,反而变得不准确、周密,不符合客观实际(意思相近亦可)。
小题4:意对即可。联系生活实际。
小题1:
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作者所说的“海洋”的特征不是“广大”,而是所含物质成分,然后注意看第二与第四段,作者说到人体内与海洋的两种主要物质成分相同:水和盐。
小题2:
试题分析:文段列数字是比较明显的,“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蜇等)所含的水一样多”此处是作比较,本段是说人体中有大量的水,从而证明人与海洋的“血缘”关系。
小题3:
试题分析:先从词义上理解,再从说明作用上理解。“普通”表示“多”广”,文中表明这个认识被接受的程度;“左右”指或多或少,不确定,符合事实状况。
小题4:
试题分析:可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谈,说明一切生命来源于海洋,可以海洋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来谈,说明要保护海洋,可以从水的重要性来说,说明要珍惜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