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演讲稿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时间:2025-04-27 23:44:12
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九篇

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九篇

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演讲稿会更加事半功倍。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演讲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你写演讲稿时总是没有新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1

作为网站记者,整天为增加流量到处搜寻名人、富人、达人来吸引网民,是否因习惯了眼球效益而变得庸俗了呢?在网络这个鱼龙混杂的舆论场中,有没有一种清新的声音,让人脱离浮躁,追求崇高呢?网络的正能量在哪里?这些问题,困扰着刚刚采访完郭明义的东北新闻网新闻部副总监李理。

在采访郭明义之前,李理心里在嘀咕,“传统媒体已报道了那么多,在网上写郭明义能有人看吗?会带来流量吗?”李理对网络记者这一职业认知的转变,源于郭明义精神的感动,也是记者自我反思、追求进步的一个缩影。

从鞍钢回来后,“我真正懂得了支撑着他走过30多年的信念,那是来自他对共产党员这个身份的坚守。”李理坚定了自己的方向,他说他一个网站“小”记者,就是要把“大”人物郭明义的感人故事在网上传递,就是要将正能量在网络播撒。

“那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把老郭的精神,告诉给更多的人呢?”李理想到了微博,对,“微博需要老郭,老郭也需要微博”。20xx年3月25日,郭明义实名微博开通了。李理手把手地教他拍照片、发图片,一起商量怎么写好微博,“我要让老郭成为网上真正的红色‘大V’。”

在郭明义的微博上,晒得最多的是社会上时时发生的好人好事,甚至还让这个微博成为拯救生命的绿色通道。李理说,“我这些年的改变都与郭明义有关,而让郭明义精神在所有的网络传播平台上彰显,就是我回报给老郭的成果”。

李理说他的阵地就是在网络上,“让信念和情怀、善良和感动、奉献与执着闪动在微信上、烙印在微电影中、定格在网上展馆里。这是我乃至每一个网络新闻人不变的使命。”

李理和郭明义携手,网络和正能量携手,网络记者始终坚守责任,宣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网络必将处处是明媚的晴朗天。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2

“作为记者,我走过很多路,也遇到了很多人,更见证了他们的故事。”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记者孙铁翔说道,汶川地震、钓X岛巡航、南海巡航,危难面前他冲在一线、从容应对、记录真实;“黄金稻米”事件调查、湄公河复航,新闻现场他感受责任、坚韧和担当,用平凡人的故事彰显向善、向上、向前的力量。

汶川大地震发生不到16小时,孙铁翔冒着余震爬进了北川,采访时,北川老县城的一座山滑下来一半……谈起在北川的生死瞬间,军人问他:“当时就不怕被捂到里面?”孙铁翔说:“怕,但我更怕不进去后悔一辈子。”

20xx年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钓X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的声明》发出后,中国海监编队在钓X岛海域高速巡航,并第一次在钓X岛海域度过中秋。孙铁翔问船长,“一年要在海上待多久?”船长说:“200多天吧。”孙铁翔心里嘀咕:“这个中秋我在海上待了20多天就瘦了8斤,怀孕9个月的爱人每天都在盼着我早些回去……”

共和国的安宁,离不开这些默默无闻、坚守阵地的船长船员们,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孙铁翔评价道:“这是一份要耐得住寂寞的职业,比风吹日晒更难熬的是内心的孤独和对家的牵挂。”其实,记者何尝不是这样一份职业呢?无私奉献,这是每一位平凡的记者在平凡的每一天,始终在坚持的状态。

平凡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孙铁翔说,这些看似平凡的人、自认为平凡的人,却时时迸发着不平凡的劲头,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他们身上那种责任、坚韧、担当,不仅成为支撑个性的基石,更为国家积累着蓬勃兴旺的力量。

所以,向平凡人致敬。向记录平凡人的记者,致敬!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3

1944年6月,中国共产党邀请21位中外记者赴延安采访,xxx亲自担任新闻发言人,接受连珠炮式的提问。美国记者爱波斯坦赞叹说,中国的新闻之门正在打开!在这之后的70年间,从这扇门走出来的一代代新闻人在激情、担当和梦想的照耀下,脚步稳健,愈行愈远。记者,在笔下坚守道义,在前行中彰显正义的力量!我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多年,始终认为:选择了记者,就是选择了一种使命。因为记者,是社会的良心!

十四年前,我负责南昌电台温馨港湾节目的采编播工作。有一天接到一位听众的求助电话。她声泪俱下告诉我,她两个儿子患上血友病,大儿子刚刚病逝,还来不及悲痛,小儿子又因为出血不止造成左腿感染,需要截肢。现在医药费又告急,她完全陷入了绝望。放下电话,我带上采访机直奔九四医院血液科。来到病床前,看到的是一张青春却苍白的脸。二十岁的小伙儿虚弱的眼神里只剩下对生命的渴望,蓬勃的生命就要在最好的年华凋谢,让人心疼!来到医生值班室,我了解到小伙危急的治疗状况:左腿感染坏死,必须尽快截肢。虽然血友病人手术风险极大,但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谁也不愿放弃!

随后我和孩子母亲来到他们的家,位于永外正街一处狭小拥挤的房子。桌上的咸菜剩饭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家庭的窘迫。临走时,我将随身带的四百多元钱全部塞进了孩子母亲的手里。在当晚的节目里,我播放了采访录音,讲述了这个家庭的遭遇。节目播出后引起极大反响,当晚就有的哥的姐开车把钱送到电台。当我们筹集到八千多元善款送到医院时,母亲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当时就要跪下。儿子及时手术了,整整五个小时,我一直陪着母亲守候。孩子活着被推出来,母亲又是哭又是笑。然而,三天后,孩子最终没能闯过术后危险期,走了。得而复失的母亲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我没有儿子啦,什么都没了!望着悲痛欲绝的母亲,我感到自己是那么无助、无能和无奈。我默默地陪着她流泪,不忍也不能打扰一个母亲失去儿子的悲痛。

故事并没有结束。之后的日子,我有空就去看望这位母亲,带她一起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正能量的影响下,孩子母亲逐渐走出了阴霾,20xx年开始她主动参加志愿活动,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xx年她成为一名遗体器官捐献者,20xx年又成为一名无偿献血者。她总是说,我已了无牵挂,也没有别的办法感恩,只有用血肉之躯去回报社会!

这是一个悲喜交加的故事,在我们的报道中,生命重新有了一种姿态。尽管每个新闻工作者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力量可以汇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无限延伸!

在我们这行,贫困出新闻,大难易成名。但切肤的伤痛岂能成为煽情的工具,悲惨的灾区怎能成为个人的秀场!我不愿在灾难中做个新闻狂欢者。曾经,我跑过监狱,看望死缓的罪犯,告知对他家人的帮助,让他安心改造。曾经,我跑过医院,抚慰产后抑郁的母亲,让她快乐起来。曾经,我跑过妇联,给遭受家暴的农妇寻求司法途径,为她捍卫尊严!

记者,用忠诚记录时代,服务人民。我们有信念,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我们有力量,充分发挥新闻工作的正确舆论导 ……此处隐藏2722个字……群众,也见到了从甘南周边县区寺庙里前来救灾的藏族僧侣,还有那些每天来回奔波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

说到志愿者,我给大家讲述一个来自重庆的22岁志愿者的故事。在舟曲,有一天已经凌晨1点多了,我写完稿件去上卫生间,在走廊过道的一个角落里坐着一位瘦弱的小伙子,地上铺着两张报纸,他卷着裤管、光着脚在那坐着。直觉告诉我他应该是个志愿者,当我想采访他时,小伙子很抵触:“我刚到,什么都没干,你别采访我。”我说那你讲讲你是怎么到舟曲的吧。小伙子告诉我,他来自重庆,是一个汽车厂的装配工,20xx年汶川大地震他要去灾区当志愿者,家人极力反对没有去成。20xx年4月玉树地震,他们的车到西宁又被劝返。小伙子说这次舟曲我一定要去志愿者!他从网上约了7名同伴一同前往舟曲,当车行至四川北部时突遇暴雨,许多道路被冲毁,同行的7人都打了退堂鼓。但是小伙子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翻山!他走进大山一天一夜,绕过那段被冲毁的道路,然后又搭了6趟顺车来到舟曲两河口镇。当时因为交通管制,非救援车辆不让进城,小伙子就硬生生走了17公里走进了舟曲县城。当晚我见到他时,他因为脚疼得睡不着,所以才坐在那里。听完他的叙述后,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们常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是没有长大的一代,可我想说的是,80后、90后一样能挺起中国的脊梁!

当记者十几年,地震、滑坡、泥石流、矿难、火灾、毒气泄露、暗访……这些采访我都是冲在第一线,常有朋友问我:你哪来那么多的热情?我觉得,首先我非常感谢记者这个职业,因为它给了我一个平台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他们生命中的闪光点,都在滋养着我,让我永远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我很庆幸我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也庆幸我从事了一个我非常挚爱的职业,今后再有任何急难险重的事情发生,我依然会义无反顾地冲上第一线,因为我是一名记者!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8

今年8月底,我从太平洋一艘名叫“海洋六号”的科考船出海归来。这艘船上的中国地质人,常年在国际公海进行资源调查,为国家探寻海底矿藏。

起航没几天,大海就变得喜怒无常。七八级风,浪高4米,我感觉头晕目眩。船长蓝明华摇摇晃晃在四处排查隐患,他叮嘱我最好回屋躺着。层层巨浪疯狂地拍打着窗户,凌晨1点多,船要翻了似的发出坍塌般轰鸣,瞬间就把我从床上狠狠地甩了下来。蓝明华冲进驾驶台发出一连串指令:“艄向过左30度!船速降3节……”他跟我说,“海洋六号”摇到30度就可能翻船,一个横浪过来,船摇到了20多度,好险!就这样,“海洋六号”带着深海找矿的国家使命,与一个个台风擦肩而过。

海况一好转,大家就得忙着把上百件高精尖设备送到海底去采样。科考队员王俊珠拿给我一件救生衣穿,他说,甲板湿滑,设备多绳索。如果不小心套住脚或被摇晃的仪器撞到,都会容易落水。果然,就在送设备下水时,他一转身不小心碰伤了腿,但只是咧了咧嘴,就跳上1米多高的取样箱去挂钩了。还有一次,一台操作机器突然失灵,千米长的钢缆紧贴船尾,一旦卡住螺旋桨,整条船的人员和物资都有危险。抢修小组一头扎进40多度的机舱连续5小时排险,电机员说,这已经是今年第20次了,时间最长的一次是连续9小时抢险。就在这种压力下,科考队员们24小时不间断地测深海、采样品、做实验。

“海洋六号”也有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7月中旬,“蛟龙”号来到附近海域准备下潜,希望“海洋六号”协助测量深海数据,首席科学家刘方兰当即安排并全程跟踪测量。他告诉我,当年“蛟龙”号下潜7000米刷新世界纪录让全国振奋,但很少有人知道是“海洋六号”连续两年提供技术支撑。那时,“海洋六号”连续4个晚上穿越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最终测出地球最深点应该是10923米。我问他,为什么不用国外最新数据,还要反复去测4遍?他说:“这就是科学,追求精准,我们要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

如今“海洋六号”再次协助“蛟龙”下潜,刘方兰把数据传送过去,收到对方的邮件说:“‘海六’为‘蛟龙’保驾护航,默默奉献,深潜英雄没有你们的名字,劳动奖章找不见你们的身影。即便这样,相信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对此,刘方兰说,恰如“海洋六号”常年开展的大洋资源环境科考,其实都是最基础的幕后工作,为的是在国际海底圈定中国自己的矿区,在大洋深处烙下“中国印”。

40多天很快过去了,我每天都认真写随船手记,把他们勇于担当、团结进取、科学务实和无私奉献的故事传播出去,也渴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人、这份事业。于是我申请了一个岗位 ,请求轮换凌晨1点到7点的大夜班。那一夜,海上疾风骤雨,我和队员们拼命拉住止荡绳,把1.2吨重的设备送到海底,把双手插进冰凉的海底淤泥去采样……我头一次知道,原来戴着厚厚的手套,粗糙的绳索在手里翻滚也会钻心地疼,原来热带太平洋的夜晚也会让人感到刺骨的冷!我体会到,即便困乏到极点,鞋子和衣裤灌满了雨水,依然要顶着湿冷的海风坚守岗位的艰辛。

现在,这艘船已经在深海连续奋战了大半年。在实现海洋强国梦的航程中,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我心里打下了永恒的烙印,让我的新闻理想在一线扬帆远航!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9

今年暑假,我带领五十多名小记者去新乡军训,到了训练基地,其他孩子很快进入了角色,只有这个小男孩特别黏人。面对他的一个个问题、一阵阵哭泣、一滴滴眼泪,我想批评他又有些不忍,尽量让语气放舒缓些、让笑容更灿烂些、让眼神更温柔些,从擦去他腮边的泪珠到一个鼓励的拥抱,从洋溢着真情的沟通到入睡前的小故事……就这样,在他离开父母的第一个夜晚,他从哭泣到微笑,又从微笑进入梦乡。那天夜晚巡查寝室的时候,我看到他脸上挂着甜甜的微笑,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无限温情。

一周训练结束了,我们坐上了返程的大巴车。其实,孩子们并不知道,在这些小记者中,有一个孩子就是我的儿子。在快到驻马店的时候,儿子走到我座位旁边叫了一声“妈妈”,顿时,所有孩子的嘴巴都变成了“0”型。那个曾经爱哭的男孩带头问道:“张老师,你为什么都没有告诉我们他是你的孩子呢?”我说:“因为我是带队老师,也是你们所有孩子的临时家长,为了怕你们想家而影响训练效果,我和儿子有个约定,那就是要和大家一样叫我张老师,而且不能被看出来。”我一字一句地说着,渐渐地,车厢内安静下来,我看见很多孩子眼里闪着盈盈泪光。后来那个男孩的家长告诉我:“张老师啊,太谢谢你了,你知道孩子一回来怎么说吗?他说报社的张老师教会了他怎样独立生活。”而我自己的孩子也在作文当中这样写道:“那天训练结束后,我又渴又饿,脚上磨出的血泡疼痛难忍,妈妈并没有特别安慰我,我心里很委屈,好几次都想流泪。可是,在回来的路上,我看到那么多小记者是如此喜欢、如此信任我的妈妈,我才知道,妈妈把心中的爱献给了她的工作和我同龄的小记者们!”

因为工作忙,我和同事们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虽然失去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温馨时间,但是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开心喜悦的笑脸,所有的辛苦都不算什么,脑海里只有一个字,“值”。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记者,我想大声地告诉大家:“我心中充满了自豪,因为我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践行者!”

《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络力国学网 www.hdlla.com 版权所有Sitemap鄂ICP备20251106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