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简史阅读心得13篇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时间简史阅读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时间简史阅读心得1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一个成熟的人需要建立的三观,人生观是让人知道这辈子怎么活,价值观是认为什么才是珍贵的,世界观是知道这个世界是怎样的。宇宙观就是这个宇宙是怎么样的,是世界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身处琐碎繁杂的日常,不断奔赴生活目标,我们中有的人也许建立的世界观是“我们的人类社会是什么样的”、“我们的星球和可看见的天空是怎么样的”……但是我们目力可见范围之外的宇宙是怎么样的、我们感知不到的时间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身处的宇宙的来龙去脉是什么等等问题,是我们日常很少去思考的,因为不可触及,然而这些是真实的存在。
最近我读了斯蒂芬·霍金的著作《时间简史》,作者是一个在科学和医学上的奇迹人物,是宇宙创生理论的创立者和集大成者。而这是一本让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所有人都能理解的宇宙学著作,其主题是人类时空观和宇宙观的变革。本书按照科学理论中有关宇宙的认识从古到今的发展顺序,对主要的宇宙认识论变革理论进行重点阐述,如牛顿的力学理论、空间相对性、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时间和空间的弯曲性质、宇宙大爆炸的发生、黑洞的性质、时间旅行的可能性、量子力学、弦理论、宇宙统一理论等。全书没有纯物理理论公式和数学上的技术性强的论证细节,但是其所带来的人类对时空和宇宙观念的变革却让我对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有了崭新的认识。
《时间简史》是一部论述当代物理学一些最艰深问题的成功著作,而普及版汲取其精髓,焦点论述了《时间简史》中的重大基本问题:关于宇宙我们究竟知道了什么?我们如何知道这一切?宇宙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宇宙运行的规则是什么?这些看起来像是哲学所研究的问题。诚然,包括霍金在内的整个人类还没有找到终极答案,但通过梳理几千年来的科学理论,讲述了人类在这些终极问题上不倦追求答案的历史,读起来感觉就像是读了一本物理科学和哲学不断融合、发展、相互促成、走向统一的著作。
很久以前的人,因交通和通讯的不发达,对于外部世界的问题是“山那边是什么?”,梦想翻过阻碍眼前的大山去探索山那边未知的世界。今天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可以翻过地球上所有的山,每个人的故乡和这个地球上最远的地方皆能朝发夕至,全人类新的问题是“我看不见的星空之外是什么、有没有与我们一样或者不一样的生命存在?我如何能够去到那遥远的星球?”这个时代的“山”就是我们看不见、去不到的外太空,了解今时今日所处宇宙的前沿发展理论所带来的宇宙观变革有利于我们知道“山那边是什么”,发现未知是我们人类孜孜不倦追逐的永恒话题。
读《时间简史》,填补了我原来空白的宇宙观,把我的视野从可见可触及的现实世界抽象到了遥远的外太空,让我对身处的时空有了新的理解——空间是相对的,时间也不是绝对的,每个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测度,我们的宇宙来源于一个无限小的时空奇点,产生于一个大爆炸时刻,还不断在膨胀中并将有一个终点,宇宙中存在着为数众多能量巨大的黑洞,允许时间旅行的虫洞也许真的存在,因为不确定性原理人类理解和预言宇宙的能力仍然有限,宇宙统一理论有待人类进一步探索,等等。霍金曾说他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完全的理解周围的世界和我们的存在。说起来很简单,却是一件举全人类之力仍然没能完全解答的一个问题。
有人说“科学对于公众来说,确实犯下了过于深奥的罪孽。”为此,很多人因为对物理学和宇宙学的晦涩艰深、并于生活日常毫无用处而不肯落力去读这类书,更因其是学界大“著作”而敬而远之,听到谁读《时间简史》就视其为难以企及的物理怪咖学霸,读不懂这本书的物理学博士也大有人在。
但是科学技术的真正意义在于帮助我们理解世界、改造世界,而《时间简史(普及版)》这本书读起来如此易于理解,它使得“几乎所有识字的人都可以谈论黑洞、大爆炸、平行宇宙和暴涨。”这本书全书只有一个公式,没有复杂的推理演算,没有听不懂的假设证明,用贴近生活的事物举例讲解遥远抽象的宇宙运行哲学。作为一个文科生、中学上物理课听不懂的人来说,今天能读懂这本书,皆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普及让我们更能理解今时今日的世界,同时感叹霍金先生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述水平。
如今,霍金先生已逝,社会各界都痛惜这位伟大科学家的离去,肯定霍金对科学对人类的贡献。很多人知道他如何与身体疾病战斗一生,如何身残志坚、性格幽默,但我想我们更应该知道霍金先生的理论是什么、对人类的贡献如何,当我们谈论霍金,应该明确的知道我们在谈论什么。因为,爱科学的唯一途径就是真正地理解并学习它。学习、传播和探索他为之奋斗终生的科学理论,才是新时代青年谈论和崇拜科学家、热爱科学的正确打开方式。
时间简史阅读心得2那天,无意间从物理书上了解了《时间简史》。上面的简介深深吸引了我,我立马到书店买了一本。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地球,以及那些目前为止人类尚不足以弄明白的事物总是像磁铁般地吸引着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们。
《时间简史》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时间本质和宇宙,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我从当中学到了以下几点:
1.宇宙是无限的,因为他是无限的,所以画任何一条线都可以认为是中线,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认为是中心。宇宙是无限的,它没有边缘,那么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认为是边缘。这不是简单的套用物极必反,这完全是我对无限的推论。
2.然而在广义相对论中,情况则相当不同。这时,空间和时间变成为动力量:当一个物体运动时,或一个力起作用时,它影响了空间和时间的曲率;反过来,时空的结构影响了物体运动和力作用的方式。空间和时间不仅去影响、而且被发生在宇宙中的每一件事所影响。正如一个人不用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不能谈宇宙的事件一样,同样,在广义相对中,在宇宙界限之外讲空间和时间是没有意义的。(引用时间简史。)
3.时间和光不是一种东西,这很容易想象。比如在黑夜里虽然没有光,但仍然有时间。光速和时间怎么联系起来我还不清楚。我不用去定义宇宙和时间的概念。宇宙形成之前是一个无穷小的奇点,而且无限紧密,我在这里说成没有,这不是唯心的没有,空间和时间在大爆炸时同时的从无生有。这就会产生两个问题,那个无穷小的产生一切的奇点是什么和它为什么要爆炸。那个奇点什么也不是,不是人类所认识的物质,可以起个随便的名字,比如上帝。它就是一个无穷小无限紧密的点,仅仅是一个点。它之所以要爆炸是因为它想那样,因为现在有了一切所以它爆炸了。这是无法证明的,人类的证明方法必然会引入第三方,为了证明第三方的正确又必须引入第四方,这样的证明会无休止的循环下去 ……此处隐藏8781个字……记得他曾经说过:“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颗感恩的心。”这是多么热爱生活而发出的肺腑之言啊!他是物理学家中的巨人,更是千千万万的青年学习的榜样!
步入大二初便计划阅读这本书,不同的年龄段去阅读这本书其实是有不同心境和思维方式的,在以往我会觉得这样的书会非常干涩,让人难以读懂。就如同我在阅读《瓦尔登湖》时,其实是不太明白其中内涵的。
但现在阅读就会感慨原来如此。
时间简史阅读心得12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欣赏着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云彩。我不禁想起了有这著作时间简史的“宇宙之王”霍金,此时,我能欣赏到这美妙的景色,他呢?此时,他也许正在一件有着高高天花板的舒适小屋里静静地思考着宇宙的命运。
他21岁便患上了能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不久便完全瘫痪,已瘫痪的霍金由做了穿气管手术,被剥夺了说话的功能。
一次学术报告结束的时候,一位女记者问霍金,觉不觉得命运让他失去的太多?霍金告诉她,他的手指还能活动……他还有一颗感恩的心。此时,大厅里掌声雷动。
霍金让人们的心灵震颤。对台来说,仅仅有他现在所拥有的就很可贵,他很满足。我们比他幸运的多,我们不仅有健全的肢体,还具备完整的五官,然而,我们天天都在使用它们又有谁珍惜它们?似乎每个人都认为能够使用它们是天经地义的。
再仔细一想,我很幸福。
我们能在教室里学习,而那些山区的孩子呢?同样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为什么有人优秀,又有人不及格呢?上天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有人却一再让老师、家长失望。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回报他们。
不知不觉间,到家了。我去做作业了,拜拜!
时间简史阅读心得1320xx年5月23日07:35,美国,佛罗里达州梅里特岛,肯尼迪航天中心。
宽阔的大厅现在处于一片混乱中,技术人员们双眼死死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敲得噼里啪啦,紧张的做着发射前的最后调试。三名宇航员即将乘坐这艘名叫进击号的飞船前往火星。这是人类第一次尝试登陆火星!
在这个时候,坐在控制中心首位的爱德华上校却与周围嘈杂的环境显得格格不入,他目光平静,心绪就像窗外的天空般波澜不惊,即使他的儿子现在就坐在进击号上。窗外阳光明媚,连续三天的雨把天冲刷的格外澄澈。半个小时后,一切调试全部顺利完成,飞船进入倒计时发射阶段。大厅里安静下来,只有倒计时的单调数字有规律的响着,“...3,2,1,发射!”远在发射场地的那个庞然大物喷吐出巨大的火舌,白色浓烟滚动着四散开,3600吨的推力将进击号推离地面,拉着长长的白烟直入云霄,迈出了人类踏向火星的第一步。自从前苏联在1960年发射了火星一号开始,人类探索火星的热度从来只增不减,大量探测器和火星车被送往那颗荒凉的星球,去研究火星的地质演变和可能的生命存在。在时隔75年的今天,人类终于要正式踏上那片土地!
进击号内的空间对于三个人来说并不算宽敞,此刻他们几个人都被5g的加速超重紧紧压在座椅里,由于飞船与大气层的摩擦,舱内有些震动,耳边是轰隆隆的声响。距离起飞已有三十分钟,进击号已越过对流层,从推进火箭的监视尾镜画面上看,已找不到肯尼迪岛的位置,在这宏伟的蓝图面前,那座小岛简直就像一粒沙子。威廉是老爱德华的儿子,如果这个时候可以说话,他一定会发出长长的赞叹:你瞧,这颗蓝色的星球多美啊!金色的阳光勾勒出东方蓝宝石色的弧线,云层叠在蔚蓝色的大海上打着旋。东半球现在还是黑夜,但可以看见那巨大的板块发出片片金光。可以看见许多闪着光的金属块围绕在地球周围,那是近地空间站,对于这个时代,空间站已经扩大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现在距地面已超过1000公里,整个地球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大气层在这里已经极度稀薄,飞船趋于平稳,一切渐渐安静下来,只有面前的监视器还发出滴滴的状态指示声。“她很美不是吗?”尽管超重仍作用在三人身上,玛森?威尔逊还是想说几句话让气氛缓和一下,他不喜欢紧张的味道。玛森之前参与过三次登月计划,所以他觉得自己非常有义务担当旁边两位太空新人的心理医生。“那当然了,位置,温度,物质构成等等这些元素精确的配比,才能造就这样的宇宙奇迹!”坐在威廉旁边这位突然激动起来,他忘掉了超重的不适感,两只手在空中舞动起来,脸上是满满的得意,好像是在谈论他的一件什么珍宝。这位坚持要跟随前来的是剑桥大学研究行星地质学的Water教授,他在类地行星探索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在20xx年前后发表的多篇有关系外类地行星寻找新方法的文章受到航天界的广泛重视,现在就算说他是行星地质学方面的元老也一点都不过分。他认为宜居的类地行星需要严格的构成条件,可以说要分毫不差,因此它们在偌大的宇宙中是极其稀少的,而能被人类发现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越向外探索,他越是珍视现在的地球。
教授已经52岁,NASA曾一再要求他慎重考虑身体问题,但教授一直坚持,更何况他还通过了宇航员近乎苛刻的测试!“教授,你现在觉得怎么样?没有什么不适吧?”玛森一笑,他总是觉得教授夸张的动作都特别好笑。“不能再好啦!”教授回道,还特意扭动了一下身体。现在已经可以透过窗子直接看到那颗赤红的星球了,只不过还很小,看不清星球表面细节。“自转周期24.6时,公转周期687天,丰富的矿藏,还有水!这么好的条件绝对可以孕育生命!可惜啊,被一颗该死的小行星毁了。”说到这儿,教授顿了顿,没管旁边两人的反应,继续说,语气渐渐沉重起来:“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在星球表面,留下的陨石坑都可以放下整座珠穆朗玛峰!然后地磁场消失了,大气层被太阳风剥离,海洋蒸发,如果有生命的话也一块蒸发了。”威廉听罢不禁感叹道,“火星已经死了。”教授不以为然,那样子好像是说这算什么,“你们想过没有,火星的现在其实就是地球的未来。”教授说完这话,三人都沉默了。其实这种事不仅仅发生在火星,曾经的金星也有过海洋的,但看看现在,一样光秃秃的,这难道不是一种趋势嘛?在一边的玛森抬起头来,望着遥远的火星意味深长得说:“曾经的恐龙因为没有发展出能够逃离的科技水平,所以走向了灭亡。”火箭逃离地球引力束缚,加速度减为1G,继续向着目标行星前进。三人立刻轻松了不少,解开安全带,从座椅上站了起身来,四周是繁杂的仪器设备,空间相对拥挤,但来到B区空间就宽敞多了。
进击号整体分为三部分,A区即控制室,B区是生活区,内部包含宇航员生活需要的一切设备,可以保证长期的生活质量,C区相当于仓库,塞满了登陆后用于科研的设备和三台睡眠胶囊,值得注意的是还搭载了一辆目前最先进的火星侦查车。
威廉三人顺着通道来到C区,准备进入睡眠胶囊进行为期半年的休眠,这个机器可将他们生理代谢降到最低,减少能量消耗,就像动物冬眠一样。而当他们再次醒来时,“进击号”预计将被火星引力场捕获。整个飞行过程交由飞船A.I.控制。现在,他们已身处地外100万公里,而地球已经缩小成一个点,就像宇宙背景上的一粒沙。
有趣的是,就在进击号发射后的第二天清晨,一件怪事传遍了美国的大街小巷,人们的视线很快从火星拉回到眼前的这个事实,那就是,世界已无安全之处。